close

1  2  3  

  這是一篇關於台灣及新竹的美術史,書畫史的長文。是為了清大楊儒賓、方聖平教授捐贈畢生收藏,也即是以一座藝術寶庫,催生清大博物館的義舉、壯舉而寫。原文刊於《鯤島遺珍-臺灣漢人書畫圖錄》清華大學出版社民國102年10月初版。


  真相與真魂的尋覓─竹塹書畫巢窟的翰墨因緣(五之三)

  三、邊緣的示範、學習與超越、消逝

  臺灣以帝國邊緣島嶼的地理位置,及移墾社會的本質,人民的藝術美學生活較緩慢發展,不論晚清或日治,美術傳承上均處於下游位置。始發期書畫題材狹窄、線條設色技巧缺乏,呈現簡逸的文人書畫風格,間有狂野超逸的寫意追求。及至經濟發展、人文啟蒙、科舉晉升,胎襲原鄉閩粵的藝風之後,便會尋求創新突破。然而,「題材人人看見,內容意義經過努力可以把握,而形式對大多數人是一秘密」,藝術形式的示範作用是關鍵。

  曾經旅居臺灣一年(1897-1898)、日本東洋史學京都學派開山祖師內藤湖南,曾分析桃山時代(1573-1603)延續至近代的主流畫派「狩野派」,深受「缺乏品味但風格特點突出易學」的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影響;而「自古以來日本文化始終落後中國一百五十年或二百年」,但到了西方文化傳入日本後,圓山應舉學習中國明清寫生畫和西洋繪畫透視法,並深受乾隆朝浙江畫家沈銓(南蘋)影響,開創了日本近世寫生主義的「圓山派」,其實沈南蘋「缺乏時代氣息,墨守陳規」,名氣作品皆不及當時幾乎以百計的大畫家們,但沈銓客寓日本三年(1731-1734),竟啟迪了一個新的主流畫派。這一輪的示範與學習後,「日本的繪畫風格落後於中國一個時代」,此時已縮短為約卅年的差距。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美術更是一番新氣象了。

  與沈南蘋赴日同一個時代,揚州八怪的黃慎卻與臺灣擦身而過。

  藝術史論者都會指出,文人畫邊陲的臺灣,能夠表達臺灣特質、狂野氣息的多位天才書畫家,莫不是深受黃慎的影響,如前述的林覺。黃慎(1687-1770),家居福建寧化,鬻畫揚州,側身揚州畫派、名列揚州八怪,也是八怪同儕的鄭燮(板橋)說他:「畫到情神飄沒處,更無真相有真魂」。黃慎兩度旅居揚州共18年,其間客寓揚州進士、巡臺御史楊開鼎的雙松堂近六年。乾隆14年(1749)楊開鼎在臺邀黃慎渡臺,不意黃慎趕赴廈門候船時,卻逢楊御史丁憂必須回籍,儘管失之交臂,黃慎風格深深影響了閩習各派,包括對臺灣書畫影響深遠的詔安畫派與仙游畫派。

詔安派的謝琯樵、馬兆麟、陳文臺;仙游派的李霞、李耕、陳毓和,各家作品健在《鯤島遺珍》。

  李霞(1871-1939)自述主要師承源自黃慎,於昭和3年(1928)、昭和4年(1929)兩度來臺,駐留各六閱月,主要常駐新竹,曾寓范耀庚宅、張金柱宅。耀庚女范侃卿曾書詩贈師:「而今瀛島深閨女,爭向程門立雪來。」新竹著名書畫家陳心授、張金柱、鄭玉田、陳湖古、范氏父女,或迎之於家,或跟隨學習,影響深廣以致「一時做大廈者,必求作堂幅,以壯觀瞻」,譽稱「家家李霞,人人雲仙」(李霞字雲仙)。

  清初「四王吳惲」清六家中最有才華的惲格(字壽平、又改字正叔,號南田),風從者眾,影響巨大深遠,時人譽:近日無論江南江北,莫不「家家南田,戶戶正叔」。惲壽平開啟常州派,藝傾朝野脈延三百年;而閩習仙游李霞教授的「臺灣國畫」才只廿餘年,就倏失於「正統國畫論爭」奴化與助匪的嚴厲指控中。…待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仁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